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障碍与对策
来源: 浏览量:1999 更新时间:2017-06-08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趋势也愈加强烈,但市民化并非“转户籍”这么简单,其面临着很多观念和制度上的问题。本文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障碍进行分析,从宣传、政策、教育、劳动力市场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一些具体对策,旨在为城镇化的完善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市民化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HB14SH018)。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渐提高,城镇化率逐渐上升,大量农民来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农民城市化的趋势已成主流。农民市民化并非只是简单的身份转换,其中还涉及大量的权益问题、观念问题。为了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让为城市做出贡献的农民群体顺利融入到城市当中,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障碍进行研究,明确问题所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享受城镇化的成果,实现自身价值。

1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障碍

1.1  认知障碍

对于市民来讲,由于建国后农民与市民存在身份区别,其对农民仍缺少一份包容之心,根深蒂固的偏见仍然存在。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缩小了市民就业渠道,压低平均收入水平,引起部分市民不满;另一方面,农民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不能得到市民的普遍认同,因而对农民群体有抵触情绪。对于农民来讲,他们来到城市,但又离乡不离土,守土思想严重,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

1.2  政策障碍

政策直接关系到农民进城后的待遇和安置问题。近年来,我国为了促进城镇化进城,为农民市民化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但很多地方政府处于各方面考虑并未完全执行中央的决策,一些针对农民的排斥性、抑制性政策较多,中央鼓励性政策受阻致使农民缺乏留在城市、建设城市的热情。

1.3  信息障碍

农民长期在农村生活,我国大部分农村信息传播仍相对闭塞,农民不能获取到有效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盲目流动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一方面使真正用工缺乏的城市招不到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拉低了农民聚集城市的工资水平,不利于农民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1.4  素质障碍

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但受过正规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只占到总人数的15%左右,大量农村劳动力没有一技之长。一方面,这部分农民整体素质不高,难以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因此也难以获得市民资格;另一方面,文化素质较低也影响了他们市民观念的培养,在履行市民义务方面较为欠缺。

2  城镇化进城中农民市民化的对策

2.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民市民化的认识

更新观念是做好农民城市化的前提。目前,包括农民自己在内的社会各界对于农民融入城市,成为市民这一人口流动大趋势仍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陈旧认识,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积极宣传引导,通过政府文件、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公众普及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先进典型,改进市民对于农民群体的固有化认知,同时,利用优秀农民的示范作用引导更多农民走向城市,共同参与新城市建设。

2.2  完善制度,为农民市民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首先,各地区要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民融入城市的身份问题,如取消农民落户费用、放松农民户籍管理,允许合法经营、有稳定职业或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农民转为市民,为他们争取到成为市民的先决条件;其次,要进一步实行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对具有一定技术、特长的农民提供更为优厚的迁移政策,如子女升学、保障房申请等,为他们融入城市解决后顾之忧;最后,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赋予农民平等的享受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待遇的机会,真正消除农民市民化的现实壁垒。

2.3  积极培育农民市民化的有效载体

城市要加快第三产业建设,培育更多农民市民化的有效载体。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三四线小城镇建设,减小城市之间的差距,均衡城市之间就业、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资源,让农民能够就近进程务工,就近融入城市,降低他们市民化过程中的亲情成本、经济成本和风险成本;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要加强人口密集型产业、服务类产业的建设,以此吸收更多的农民进城就业,消化部分不具有专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

2.4  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农民劳动力再教育力度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一方面,为有技能、有文化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用工输送渠道,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劳动力,解决不具有特长的农民的就业问题。其次,要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对已经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年劳动力,要通过成人教育、自考高职等形式让他们重新走进血糖,学习更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对于已经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青年,要为他们提供进入大学回炉再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他们考取专业资格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同时,开办一些短期培训班,方便社会上有学习需要的农民主动参与学习。最后,要完善劳动力市场的用人机制、开发机制和调配机制,消除农民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农民就业的指出,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同时发展正规的劳动力中介机构,全面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

3  结语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各级政府、企业、管理机构、学校等要担负起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责任,为农民市民化提供更多、更实际的便利条件,帮助他们真正成为城市一员,真正融入城市。

参考文献:

[1]王广金.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充分必要条件探析[J].农业经济,2004(01).

[2]杨成钢,杨风.积极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特区经济,2004(01).


 


作者: 华北理工大学 南峰 南芳 张婧  来源: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0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