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地方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 浏览量:2444 更新时间:2014-09-01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城乡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012年7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鄂政办发〔2012〕47号公布)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七月九日

湖北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为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的通知》(国办发〔201161号)和《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鄂发〔201126号)精神,依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全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一是社区管理和服务组织基本健全。全省共建立新型社区4090个,所有大中城市和绝大部分县(市、区)的社区体制改革已经完成,乡镇社区体制改革正在进行。建立健全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责任主体、以社区志愿者和服务性社会组织为基础的社区组织体系。二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进展明显。全省共建立社区服务中心370多个,面积达300平方米以上的城镇社区公共服务站1500多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覆盖到社区。商业服务不断向社区延伸,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四是社区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通过民主选举、公开招聘,一大批能力强、作风正、乐于奉献的居民走上社区工作岗位。截止目前,全省共有3万多名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专职成员和各类社区专职工作者,共有20多万名注册社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各领域。五是社区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各地综合应用行政、市场、社会等各种有效手段,积极创新社区服务的供给方式;不少地方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方便快捷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

  虽然我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城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总量不足;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存在布局分散、功能单一、设施简单、使用不便等问题;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合力尚未形成;社区信息化水平不高,服务方式落后。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发展越来越重视,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社会转型、企业改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社区兜底功能日趋明显,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出发,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主体多元、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内容丰富、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居民的服务需求为导向,把居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真正把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2统筹城乡,整体推进。统筹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规划、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资源配置、服务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的局面。

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发挥多元主体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4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现有服务设施和网络作用,逐步整合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有关的资金、项目和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防止资源浪费。注重社区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社区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和共驻共建机制,发挥综合效益,增强服务功能。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要全面谋划、科学布局、注重长远、整体推进,又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既要把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统一要求,又要区分不同情况,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实施分类指导,力戒形式主义。

  (三)发展目标。

  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全省50%的社区达到国家和谐社区标准,80%的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

1社区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力争到2015年,全省大中城市中心城区的街道办事处拥有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所有城镇社区和1000个列入试点的农村社区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覆盖全省所有中等城市和城镇社区的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2社区服务内容不断优化。推动社区公共服务广覆盖,群众性互助和志愿服务制度化,社区专业服务和商业服务规范便利,建立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居民群众生活舒适方便。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覆盖到所有城乡社区。

3社区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扩大来源渠道,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全省社区志愿者注册率达到居民人口的10%以上。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新增社区服务从业人员5万人,每个城镇社区有一名大学生或一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80%以上的社区党员和30%以上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基本形成一支专业素质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社区居民满意的社区服务队伍。

4社区服务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组织,着力理顺社区内外权责关系,健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政府与社区间的协作机制、社区组织之间的互动机制,优化社区服务发展的制度环境。力争到十二五期末,80%以上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直接选举,每个社区拥有5个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80%以上的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基本建立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协调、规范有序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三、重点任务

  (一)发展以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城乡社区服务事业。

1全面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工作的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就业人才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劳动关系协调服务、福利救助服务、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公益法律服务、治安服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以及环境绿化美化服务等进社区,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社区全体成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鼓励社区开展志愿互助服务。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动员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鼓励和支持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互助服务活动,为老幼病残等困难群体提供服务。倡导并组织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承诺服务,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帮扶服务。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党委政府倡导、社区组织扶持、专业社工引领、驻区单位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志愿互助服务新格局。

3大力发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布局,改造传统商业网点和社区初级市场,完善社区居民便民利民服务。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再生资源回收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点。统筹社区家庭服务业发展,支持大型家庭服务业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等方式到社区建立便民站点。积极推行物业管理服务,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二)健全和完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加大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综合考虑服务居民群众规模效益,逐步建立起以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专项服务设施为补充、服务网点为配套、信息网络平台为支持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1编制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按照人口规模适度、管理服务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社区居民自愿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设施的数量、布局、建设方式和功能设置等。要充分利用社区已有设施,提高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公共服务站以及相邻社区服务设施之间的共享程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所有以社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均在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中提供,注重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2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层面服务设施。社区公共服务站是政府在社区层面设立的直接面向全体居民的公共服务平台。根据需要,社区公共服务站设置一厅四室一校一点:一厅即社区事务综合服务大厅(公共服务、代理服务和互助服务);四室即社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维权咨询室、警务室;一校即市民学校(集居民学习、议事、培训教育、集会等多功能于一体);一点即社会捐赠接收发放点(慈善超市)。

3建立健全街道(乡镇)层面服务设施。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是为弥补社区公共服务站的不足,提供综合性、专业性社区服务内容,发挥指导辐射作用,提高社区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设施。根据需要,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一厅四中心一室一站:一厅即社区事务综合服务大厅(主要提供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四中心即综合培训教育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维权咨询服务中心、特殊群体服务中心;一室即图书阅览室;一站即社会捐赠接收发放站。

4逐步完善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网络。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实用高效的原则,充分整合社区就业、社保、低保、卫生、计生、文化、培训等公共服务信息,发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一站式服务。发挥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在基层政府、企业、社区组织和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作用,方便社区居民,增进社区和谐。

  (三)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选聘制度,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成员为骨干、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为重点、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

1充实壮大城乡社区干部队伍。依章依法选齐配强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逐步扩大社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范围,全面推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按照整合资源、一岗多责、效能优先的原则,对社区各类工作人员进行整合,提倡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健全居(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选齐配强居(村)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

2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社区工作者。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工作岗位,扩大就业范围,吸纳更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工作。扩大社区服务人员的来源渠道,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社会工作者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优化社区服务人才结构。加强各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社区服务研究和社区服务相关学科建设,为社区服务体系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3建立和健全社区服务人才培养制度。鼓励社区服务人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工作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落实社区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关心社区服务人才的成长进步,探索建立培养发展党员、招录公务员、选拔基层干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制度。

  (四)推进社区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1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组织。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辖区人口较多的,可根据需要建立社区专业服务机构,实现对社区全体成员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服务。大力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注重培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队伍,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备案制度,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活动经费补贴等途径,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协会、计划生育协会、慈善协会等群众组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2理顺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城区、街道(乡镇)层面能办理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不再向社区延伸;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组织;凡依法应由社区组织协调的事项应当为社区组织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组织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机制,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乡基层的办事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合并相近或相同的服务项目,整合服务资源,优化人员结构,精简服务流程,增强服务能力。完善政策,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的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提高社区服务效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共驻共建机制,鼓励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服务。

  四、重点工程

  (一)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按照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完成200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300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的新建、改扩建任务;按照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标准,完成2350个城镇社区和1000个列入试点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新建、改扩建任务。

  (二)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探索建立社区服务人才职业化、专业化标准体系和评估制度,加强对社区服务人员的系统培训,每名社区服务人员至少培训1次。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及各类培训机构,建立社区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三)社区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全省社区基础信息数据中心,以市(州)为单位建设社区服务信息平台,统一全省社区服务热线电话号码;在1000个社区建立一键通一号通等呼叫系统。加快推进社区安保电子监控系统、电子阅览室、信息亭、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设施建设,满足居民群众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五、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内容。充实民政部门从事社区建设工作的力量,切实加强对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强化相关部门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多方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开展党政领导联系社区、部门对口帮扶社区的活动,解决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检查督办,把建设成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将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工作经费、党员活动经费、人员报酬、服务设施以及信息化建设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省政府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以增强其社区建设工作的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分年度对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没有达标的社区进行补助。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社区建设项目引导资金,对社区建设成绩突出的政府给予适当奖励。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外资以多种形式捐赠或兴办社区服务事业。

  (三)完善法规政策。研究制定基层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机关指导社区工作规则、社区服务标准体系及管理办法、社区公共服务目录及准入制度、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的,各级政府要切实予以保障;闲置的宾馆、培训中心、福利设施、办公用房,优先用于社区服务。加快完善社区服务税收、公用事业收费、用工保险、工商和社会组织登记等优惠政策,为社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