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已较OECD国家更为突出,最富有20%人口的收入为最贫穷20%人口收入的11倍。OECD国家的该数字仅为5.5倍。财富不平等现象则更为显著,最富有的1%人口持有全社会总财富的三分之一,OECD国家的这一比例为18%。
这组数据是经合组织(OECD)于3月21日发布的《中国经济调查2017》中,最为显眼的一组数字。 OECD该系列调查是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信息中心协助下完成,每两年发布一次,今年为第五份。
针对该份调查结果,OECD提出三个亟需采取政策动作的领域,包括激发企业活力、应对金融风险、应对不平等。
针对后者,OECD测算显示,中国的税收和转移性支出所带来的再分配效果很弱,相应的基尼系数下降几乎为0(见下图)。
OECD就此建议,中国要应对严峻的不平等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扩大个人所得税税基,增加个税的累进性;在全国范围对不动产征收持有环节税,并考虑征收包含基本免税额的遗产税等。
OECD经济部部长佩雷拉(Alvaro Pereira)对财新记者表示,让增长更具包容性的一个办法是增加个税的累进性;而对于财富不平等尤其高的国家,最好的办法是征收房产税,几乎所有OECD国家都有房产税。
OECD经济部国家研究司负责人Vincent Koen补充道,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交易环节征税,另一类是对持有环节征税,后一种在上海、重庆已经有试点。征收前者在政治上更容易,但是经济角度来看不好。
OECD经济部中国组负责人马吉特(Margit Molner)进一步对财新记者补充道,根据OECD的测算,OECD国家房产税总额占比GDP约为2%,几乎都是持有环节税,而中国各类房地产相关税费占比GDP也约为2%,但都是交易环节税费。
这两类税的激励不一样。她说,交易环节税会激励有房者不出售,或者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从而可能抬高房价。持有环节税的激励更好。
道理上来说应该被征的也是持有环节,而非交易环节。他说,设想这样的情形:一个并不富裕的房产持有人只是因为房产出售被征税;与此同时,另一个有20套房的富人,不卖出房子则不被征税。
对于持有环节房产税是否有减缓房价快速上涨的作用,佩雷拉表示,如果征收的税率很高,无疑会有作用。在通常税率下,会有一些作用,很难证明没有作用或有显著作用,但是在OECD看来,减缓房价上涨并非OECD建议中国征收房产税的主要目标,而是更多从其财富分配和提升政府收入(用于转移支付,完善公共服务等)的角度考虑,“这事关社会公平”。
马吉特认为,如果房价快速上涨源于供求关系失衡,主要应从供给端寻求解决办法。增加住宅土地供应、从而提高房屋供给无疑是供给端最为主要的办法,但只是完整解决方案的一个方面,同时也需要让各级城市提供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更为平衡。
政府借由房产税获得收入有利于实现这一点。她说,这进而可以产生相反的激励:公共服务水平在北京和在一座小城市差不多,何必再去北京斥巨资买房定居。
对于房产税面临的政治阻力,Koen表示,历史上,许多国家在税收领域最激烈的辩论就是关于房产税的讨论,美国如此,很多欧洲国家也是如此。但是可以通过政策设计,如逐步提高税率,或只对第二、第三套房征税来减小阻力。后者的财富再分配效应更为显著。
“我知道这在任何国家都很难。”佩雷拉坦言,但是以印度为例,该国去年刚刚推进了商品服务税(GST)的改革。印度的体制也很复杂,涉及30个州,此前没人认为GST能推出,但就是做成了。
2016年8月印度议会通过立法,先前混乱的邦内和邦际销售税被统一的商品服务税(GST)取代,印度从此进入全国统一税制时代。
为此,印度政治家无疑动用了政治资本,佩雷拉说,也为这项改革设立了一个委员会,之后通过联邦和地方政府达成共识,推进改革。
中国过去20年的经历无疑体现了,“只要有意愿,就会有办法。”他说。政府需要借此获得收入,不然会继续制造地方融资模式的扭曲。“政治上的不作为,会令增长越来越不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