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天津市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来源: 浏览量:4675 更新时间:2017-06-09

2017-06-08

  家住河东区环秀西里社区的杨阿姨独居,唯一的女儿在外地工作,她有高血压的老毛病,时不时会犯病,女儿特别担心。自从社区建起了以智能养老为“主打”的日间照料中心,杨阿姨佩戴了智能腕表,女儿只在手机上安装一个APP,就能实时了解母亲的健康情况。杨阿姨安全有了保障,女儿也放心多了。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本市自2013年以来便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未来发展养老将是重中之重。

  目标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本市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水平较高、失能老年人得到基本照护,社区和居家养老实现社会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多重保险提供风险保障的具有天津特色的服务模式。

  关注1:如何更好发展智能居家养老

  问:今后将以何种方式发展智能居家养老?

  本市将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完善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制度。推广智能居家养老模式落地社区,探索制定智能居家养老服务规范,使其成为本市养老一大特色。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低保、失能等8种人(60岁以上4类、80岁以上4类),依托社区建立起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按照轻、中、重三个照料等级,给予居家养老报务(护理)补贴,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今年4月1日起,经市政府批准,将服务(护理)补贴标准由原来的150元、200元和400元,调整到200元、400元和600元。截止目前,全市享受居家养老补贴的困难老年人近4.4万人。自2016年开始,把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本市养老服务的一大特色,确定河东区、和平区、南开区和东丽区为智能居家养老重点推进区,推出10种智能服务模式,培养46家智能服务企业,落地社区254个,服务47.2万老年人,实现企业与社区、服务与需求、政策与市场3个对接,以线上线下两种服务方式进入社区和老年人家庭。

  关注2:如何完善社区养老服务

  问:想知道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如何完善服务?

  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照料中心健康发展,加大对农村和城镇空白街道照料中心的建设力度,推进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

  截止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191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其中服务中心786个、服务站405个,床位7496张,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配(就)餐、家政、文体活动、健身康复、医疗保健等服务,其服务覆盖全市244个街道,将照料中心作为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阵地,开展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机制改革试点,推出“4+4”服务模式,给予30-5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年12万元的运营补贴和用工补贴,并为养老床位购买综合责任险,推动照料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共有60个开展试点。全市建立老年配餐中心和食堂392个,中心城区老年助餐服务已基本覆盖。全市建成社区托老所16个,为子女临时不在身边,家中无人照料、陪护的老年人提供短期托老服务。在城镇扶持了21家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把机构内专业服务模式、服务标准等引入社区家庭,让居住在家的老年人也能够享受到专业化服务。

  关注3:如何推进医养结合服务

  问:医养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

  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开展家庭医生为老年人签约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办养老机构;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可内设或引入医务室、护理站;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可开展签约服务;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市民政局关于推进我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明确从居家、社区、机构三个层面,推动探索具有天津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南开区、津南区、北辰区开展医养结合国家级试点。目前,新建2所医养结合型养护院,推动2所社会办养老机构提升改造为养护院,并给予福彩资金支持。推动指导各区民政局积极协调区卫生计生部门,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争取医疗机构对养老机构医疗对口支援。目前本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率已达到45%。


 


作者: 韩爱青  来源: 天津网2017年06月06日

责任编辑: 齐倩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