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国内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动态与展望(上)
来源: 浏览量:1839 更新时间:2017-06-08

摘要: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业逐渐成为我国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发展的一种新路径,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对农民工创业现象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章从农民工创业主体、农民工创业环境、农民工创业模式、农民工创业对策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围绕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创业对策研究做出了简要评述,提出未来农民工创业研究的方向,以此为推进农民工创业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农民工,创业,个体特质,创业环境,创业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其重要特征是经济增长乏力,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动力需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基本成为共识(李杨、张晓晶,2015;金碚,2015;张占斌、周跃辉,2015)。为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求,2015年两会期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周勇、齐建国、隆云滔(2015)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当前经济新常态紧密相关,是中国经济转型和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一部分老一代的农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在城市积累了资金,自立门户成为老板,或是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到家乡,成为家乡的创业者,发家致富。此外,随着农民工的代际转换,新生代农民工规模扩大,成为城镇农民工的主力军,其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城市社会有更强的认同感,融入城市社会的意愿也更加强烈,但城市低收入、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期望,从而很大一部分人转向创业。创业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提升自身价值和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选择,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农民工创业问题逐渐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也已经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可以说,如何激励农民工创业,改善农民工创业环境,降低创业成本,已经成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创业者个体特质研究、创业动机研究、创业环境研究、创业模式研究及创业问题的对策研究等五个方面梳理和分析国内已有对农民工创业的研究成果和动态,旨在为今后农民工创业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

二、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动态

(一)农民工创业主体层面的研究

1.创业者个体特质研究

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类。先天性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和性别,年龄对农民工的社会阅历及心理特征有重要影响,年轻的农民工创业者更难对不同的行业做到深入地了解和权衡,因此更容易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机选择创业行业[2]。石智雷等也认为返乡农民工的年龄和年龄平方对其创业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前者的影响系数为正、后者为负,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后,比年龄较大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创业[3]。就性别而言,农民工创业的性别差异明显,男性农民工创业者比女性农民工创业者具备更强的劳动能力以及社会网络关系[2]。朱红根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女性农民工有着更多的家庭责任,需要照料小孩和家庭成员,从而削弱和减少了创业的精力和时间,并且普遍认为女性农民工的信用比男性低,致使女性农民工更难获得外界金融支持,因而,与女性农民工相比,男性农民工更意愿去创业,创业的可能性也更高[4]。后天性因素主要是指农民工创业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学历水平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教育背景和心理特征,在创业行业的选择上,学历低的农民工主观性更强,而学历高的农民工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且更加合适、准确[2]。知识与文化素质水平成正比,农民工接受文化教育越多,也就越富有知识、见识,对创业的认识也就越全面和深刻,因而也就越有可能产生创业行为[5]。在我国,高中以上的教育才是专业教育,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也更接近于实践,指导性更强,对创业的帮助也就越大,因而能对创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6]

2.创业者创业动机研究

由于群体内部的异质性,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动机也存在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成长环境的改善,其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对较高,因而,他们对城镇的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期望值,实现个人价值、追求城市化和市民化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主要目标和动力。邓婉婷、岳胜男和沙小晃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渴望创业,最大的创业动机是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也有一部分创业者是为了拥有自己的事业,以更好融入城市[8]。刘美玉从经济性、社会性、成就性三个维度概括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动机,经济性动机是以维持生存、增加收入为目的的经济方面的创业动机,社会性动机是指不满现状、受他人影响等社会性因素导致的创业动机,成就性动机是指以实现梦想、追求成功、控制自我人生为导向的创业动机[9]。就返乡农民工而言,由于其返乡的原因各不相同,返乡后的创业动机也存在差异。石智雷、谭宇和吴海涛通过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是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近三分之一的返乡农民工是出于谋生需要而进行创业[3]。程广帅、谭宇建立起“政府支持——创业资本——创业动机”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模式的分析框架,认为追求财富是我国返乡农民工的主要创业动机,而不是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5]

创业者特征的研究已经成为农民工创业理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农民工的创业趋势以及今后该如何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对农民工创业主体层面的研究并没有对创业的心理特征的描述和剖析较为浅显,难以揭示出农民工创业群体的普遍性特质,从而难以从根本上了解农民工创业活动的本质。

(二)农民工创业环境研究

创业是农民工创业者在社会中开展的一个行为过程,必然会受到一系列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邓俊淼认为创业环境是指影响创业者整个创业过程的诸多外部因素组成的整体[10],它包括资本环境、技术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网络环境。

资本环境主要指正规金融融资环境,技术环境包括技术转移环境和技术培训环境,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的制度体系,而社会网络环境则是由农民工创业时所拥有的诸多社会交往关系构成[2]。赵浩兴对沿海6省(市)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进行调查,发现主要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农民工创业外部社会环境特征中影响农民工返乡或留城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将社会网络局限于老乡或亲戚的农民工倾向于返乡创业[11]。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创业行为也存在显著相关性,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农民工创业者获取创业信息,有利于创业过程顺利展开[6]。此外,张秀娥、孙中博和韦韬分析认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着诸多不利的政策、经济困境和问题,并提出政府应当构建有助于农民工创业的整体环境,推动创业行为的顺利进行[12]

 

(三)农民工创业模式研究

创业模式是指创业者对机会、资源等各种影响创业行为的因素进行整合的方式[8]。学者们普遍认为农民工在其个人特征的作用下,其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创业行业、创业环境等均会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创业模式。

以创业动机为划分标准,农民工的创业模式可以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13],生存型创业是农民工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而由于满足生存的需要进行创业,机会型创业是指农民工在遇到发展机会时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创业。以创业起点为划分标准,农民工创业模式分为复制型创业、模仿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其中复制型创业是在农民工以自己比较有把握的工作为基础创业,创业的行业、经营方式与之基本相同;模仿型创业是农民工参照优秀的创业者、有潜力的创业行业和比较成功的创业路径来开展创业;创新型创业是农民工创业者依据自己的创意突破已有的创业领域、创业观念、市场观念[9]。以创业方式为划分标准,郭军盈依据调查研究将农民创业模式划分为自雇创业模式和创办企业模式[13],自雇创业是创业者进行的个体式经营,规模较小;而创办企业创业是创业者进行规模投资,实行企业经营模式,规模较大[15]。以创业行业为划分标准,闫凡燕归纳出批发零售、建筑建材、居民服务、餐饮、种养殖等五种创业模式,并依据调查数据发现农民工的性别、年龄、素质、收入等个体特征均会对其创业模式的形成和选择产生重要影响[16]

(四)农民工创业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农民工的创业机制尚未完善和成熟,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为此,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可行之策,以激励农民工创业,减轻农民工创业过程中的经济压力,为农民工创业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1.发展教育,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

要促进农民工的自主创业,提升其素质水平是关键,就需大力发展教育。一方面,继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升农民工整体受教育程度;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再教育活动,开展相关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逐步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李长峰、庄晋财认为先前经验对农民工创业者进行创业行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对于那些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创业者,政府应关注其进入到不同行业内的创业需求,展开相应的行业技能培训,还应加强创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适当利用已有机构开展对农民工的专业培训服务,尤其加强创业指导和培训,以提升其创业能力,增加农民工对创业行业的把握[1]。辜胜阻提出,一要从经费上给农民工创业培训提供保障,二要提供充沛的培训内容、创业专家和优惠政策,激发农民工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三要扩充创业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力量,建立起完善的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17]


 


作者: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吴石英  来源: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