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非农培训、社会关系对农民工职业流动和职业内工资同化速度的影响
职业得分 | 职业1 | 职业2 | 职业3 | 职业4 | |
农民工 | -0.1673***(0.0140) | -0.1380(0.1602) | -0.3877***(0.0562) | -0.4272***(0.0501) | -0.6295***(0.1169) |
农民工×迁移时间(K) | 0.0047**(0.0019) | -0.0586(0.0421) | 0.0205*(0.0110) | 0.0178**(0.0091) | 0.0258(0.0169) |
农民工×迁移时间的平方 | -0.0002**(0.0001) | 0.0024(0.0018) | -0.0006*(0.0000) | -0.0009**(0.0000) | -0.0016**(0.0009) |
K×认识城镇职工的人数 | 0.0000(0.0000) | 0.0004(0.0011) | 0.0002(0.0000) | 0.0003***(0.0000) | 0.0004(0.0010) |
K×认识进城务工的人数 | 0.0001(0.0000) | 0.0011***(0.0000) | 0.0003**(0.0000) | 0.0005***(0.0000) | 0.0005*(0.0000) |
K×参加过非农培训 | 0.0005(0.0011) | 0.0108(0.0070) | 0.0027*(0.0012) | 0.0073***(0.0019) | 0.0099**(0.0041) |
K×初中学历 | -0.0012(0.0010) | 0.0125(0.0119) | -0.0009(0.0053) | 0.0010(0.0042) | 0.0115(0.0074) |
K×高中学历 | -0.0068***(0.0009) | 0.0127(0.0121) | -0.0074(0.0050) | -0.0068(0.0052) | 0.0088(0.0093) |
K×大学及以上学历 | -0.0208***(0.0031) | -0.0062(0.0193) | -0.0144(0.0094) | -0.0479(0.03111) | 0.0458(0.0292) |
农民工×1990年后进城 | -0.0043(0.0110) | -0.0730(0.1573) | 0.0262(0.0479) | -0.0379(0.0377) | -0.0022(0.0788) |
农民工×1990年前进城 | -0.0017(0.0189) | -0.3950(0.3092) | 0.0819(0.0891) | 0.0739(0.0782) | 0.0583(0.1501) |
常数项 | 2.1554***(0.0672) | 1.7139***(0.2531) | 1.5404***(0.2040) | 1.0359***(0.3201) | 1.6341***(0.4092) |
样本量 | 7407 | 2463 | 1562 | 2396 | 986 |
R2 | 0.5120 | 0.3820 | 0.3491 | 0.3300 | 0.2589 |
注:为表述方便,本表中将“农民工×迁移时间”项用K表示;农民工1990年后进城的时期为1990—1999年。
1.职业流动方程的估计结果
由表4可知,农民工的迁移时间项及平方项在5%的水平上显著,农民工与城镇职工职业得分的差距与迁移时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迁移时间的增加,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职业得分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拉大的趋势,在迁移12年后,与城镇职工的职业得分差距最小,大约为13.97%。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对农民工职业流动的速度具有负向的影响。具体来看,相比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高中学历的农民工的职业流动速度降低了0.68个百分点,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的职业流动速度降低了2.08个百分点。正如本文分析中所提到的,由于高学历的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存在竞争和替代的关系,城镇地区为了保障本地居民的就业,会制定一系列的面向本地居民的就业保护政策,这将使学历高的农民工面临更加严重的职业隔离。此外,回归的结果还显示,非农培训、社会培训与迁移时间交互项的系数均不显著,这表明,非农培训以及社会关系对职业流动速度没有显著影响。
2.职业内工资同化的估计结果
由表4可知,其一,教育水平方面。在各职业内,不同学历水平与迁移时间交互项的系数均不显著。这表明,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高学历农民工的工资同化速度较低学历农民工并没有显著的优势。此结论与Meng和Zhang[7]的结论相一致。其二,社会关系方面。估计结果表明,在各职业内,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有来往均能显著提高农民工的同化速度。这说明,农民工的同乡网络和社交圈子对于他们寻找工资待遇更高的工作大有裨益。这一研究结论也与陈珣和徐舒[14]的研究结论相一致。需要指出的是,有城镇地区的亲戚朋友仅在职业3内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职业3内,农民工每多一位来自城镇地区的亲戚朋友,则其同化速度就会增加0.30个百分点。对此的解释是,农民工进入城镇地区务工最根本的动机是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职业3具有需求量大、流动性强等特点,对就业市场上的信息灵敏度高,在城镇地区的有亲属朋友可以帮助农民工掌握更多的城镇地区的就业信息,以便于他们找到与自身能力更匹配的工作。其三,技能培训方面。在职业1内,非农技能培训对工资同化速度均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在后三类职业内,参加过非农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具有更快的工资同化速度。在职业2内,参加非农技能培训会使同化速度提高0.28个百分点;在职业3内,参加过非农技能培训会使同化速度提高0.70个百分点;在职业4内,参加过非农技能培训会使同化速度提高1.02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在技能要求低的职业内,参加过非农技能培训所获得的益处相对更大。
七、结论与启示
基于扩展的明瑟方程框架,本文主要研究持续迁移时间对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层面上融入城镇地区的影响。具体地,将职业作为经济社会地位的“标识”以及工资收入的“中介”,分别从职业流动和职业内部工资同化的动态角度来研究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差距是否能随迁移时间的推移完全消除的问题。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其一,从职业流动来看,在进城之初,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进入相对较高收入职业的概率更低,职业隔离现象较为明显。在剔除人力资本以及个人特征的影响后,发现农民工面临的职业隔离并不能随着迁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小。总体来看,农民工的职业相对固化,主要集中在相对低收入的职业。其二,从职业间的工资同化来看,高收入职业内,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不存在工资差距,而在低收入职业内,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存在较大的初始工资差距,且随着迁移时间的增加,工资差距虽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但最终却无法完全消除。其三,农民工融入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职业间,高学历的农民工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职业隔离,非农工作技能的培训、社会关系网络对职业流动的速度影响不明显;在职业内,高学历的农民工在工资同化上也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优势,非农工作技能的培训、社会关系网络能有效地加快工资同化的速度。
本文的结论表明,在政府对农民工的制度性保障缺失的背景下,农民工无法通过其自身的能力、单纯延长在城镇务工的时间、积累与城镇地区相适应的工作经验来融入到城镇地区。鉴于此,笔者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以便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地区:其一,制度保障。尽管城镇劳动力市场已经向农民工开放,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仍面临着职业隔离,难以进入相对高收入的职业,因此,取消某些单位职位与户籍挂钩的制度能有效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地区。其二,社会福利保障。在职业内,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存在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但延长持续迁移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该问题,因而通过改善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条件、为农民工子女解决教育问题等可以促进农民工增加在城镇地区务工的持续时间,进而有助于农民工工资的同化。其三,就业保障。协调城镇就业市场上高学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竞争性就业关系,鼓励引进农民工中的高学历人才,扩充就业岗位,实现城市的包容性就业。其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注释:
①根据Abramitzky等[15]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职业内工作人员的小时收入的中位数作为这个职业的职业得分。
②由于在1978—2008年这30年期间,中国加入WTO、政府实行废除农业税、沿海地区发生“用工荒”等事件对农民工群体质量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很难找到具体的时间点来对整个时间段进行划分,因此,本文以1990年和2000年作为时间的分界点。
参考文献:
[1]吴晓刚,张卓妮.户口、职业隔离与中国城镇的收入不平等[J].中国社会科学,2014,(6):118-140.
[2]Chiswick, B. R The Effect of Americanization on the Earnings of Foreign-Born Men[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8, 86(5): 897-921.
[3]Carliner, G. Wages, Earnings and Hours of First,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 American Males[J]. Economic Inquiry, 1980, 18(1):87-102.
[4]Long, J. E. The Effect of Americanization on Earnings: Some Evidence for Women[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0, 88(3): 620-629.
[5]Borjas, G. J. The Earnings of Male Hispanic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 Industrial & Labor Relations Review, 1982, 35(3): 343-353.
[6]Friedberg, R. M.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Immigrant Assimilation and the Portability of Human Capital[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000, 18(2): 221-251.
[7]Meng, X., Zhang, J. The Two-Tier Labor Market in Urban China: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nd Wage Differentials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Migrants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1, 29(3): 485-504.
[8]王美艳.转轨时期的工资差异:歧视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5):94-98.
[9]邢春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08,(5):55-64.
[10]余向华,陈雪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户籍分割效应及其变迁——工资差异与机会差异双重视角下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2,(12):97-110.
[11]王美艳.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5):36-46.
[12]赵海涛.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的工资差异——基于职业隔离的角度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15,(2):91-108.
[13]谢桂华.中国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回报与社会融合[J].中国社会科学,2012,(4):103-124.
[14]陈珣,徐舒.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及动态同化[J].经济研究,2014,(10):74-88.
[15]Abramitzky, R., Boustan, L. P., Eriksson, K. A Nation of Immigrants: Assimilation and Economic Outcomes in the Age of Mass Migr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4, 122(3): 467-471.
[16]Borjas, G. J. Assimilation, Changes in Cohort Quality, and the Earnings of Immigrants[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85, 3(4): 463-489.
[17]Eckstein, Z., Weiss, Y. On the Wage Growth of Immigrants: Israel, 1990-2000[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4, 2(4): 665-695.
[18]陈钊,陆铭,佐藤宏.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J].经济研究,2009,(10):121-132.
[19]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J].管理世界,2009,(3):45-54.
作者简介:吕炜(1969-),,重庆万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等研究。E-mail:weilv008@163.com。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吕炜 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杨沫 来源: 《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