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在农牧区社区建立社区联合会构想。社区联合会是通过对过去已有经验进行批判性继承而建立的,我国早在2007年就提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社区联合会有别于专业合作社及其它社会组织,其主要是在社会工作者的主导下建立并完善的,社会工作者采用创新的工作形式,专业的社工理念和理论,将社区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整合,以推动联合会的发展。联合会的主要功能分为经济性功能和互助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主要为了推动农牧区经济的发展,通过社区内家庭的联合,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从而增强家庭及地区的抗风险能力;互助性功能主要表现为生产互助、生活互助和情感支持,从而减轻家庭生活压力。联合会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就近就业,增加农牧区居民收入,扩大内需,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社区联合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政府治理的职能,有利于缓解政府的治理压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运行。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社区联合会,社会治理
1 研究背景
1.1 内蒙古基本情况
内蒙自治区是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但是本省内各地区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状况。现今内蒙古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以家庭为单位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需求,改变农牧区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蒙古地区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其发展始终没有形成规模,没能很好发挥其合作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新的路径以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1.2 农牧区经济发展问题
1.2.1 粗放型生产,经济收益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区普遍存在的就是分散化、无组织、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经济收益小、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农牧区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劳作的,简单粗放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机械化水平低,其次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抗风险能力较差,在遇上一些不可抗的灾难时家庭往往难以抵御,虽然近几年保险公司针对农牧区推出了一系列的保险项目,但是农牧民投保率很低,所以并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
1.2.2 劳动力外流,土地荒废。随着内蒙古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经济不断发展。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涨,燃油和草料价格的攀升,已成为农牧区禁牧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禁牧后农牧民的草料不够不得不从外购买,但是运输费往往比草料的费用还高,极大的降低了农牧民的利润,尤其在一些西部干旱区的牧民其生产生活已经陷入了一个勉强维持的状态。让很多农牧民不得不放弃土地外出打工,这样就造成了土地荒废。而被留下的老人、孩子又为政府的治理增加了很多难度。
1.2.3 农牧区经济结构单一,抗风险差。农牧区的经济活动一般来说分为两种:第一是进行耕作任务,第二是粗放型畜牧业。在现代化的生产发展中,生产结构单一就是最可怕的落后。农牧业作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同时也是面临挑战与风险最高的产业,且在受到冲击后短时期内很难挽回经济损失,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联动效应也难以消除。
2 社区联合会的基本构念
基于以内蒙古为代表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地的自身条件,以及社会工作的基本服务内容和专业服务理念,提出社区联合会的基本构想,以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帮助和推进相似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2.1 社区联合会的基本内涵
社区联合会是以社会工作为纽带,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居民联合为主要手段,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农牧区居民经济生产联合体。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为代表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帮助他们摆脱分散化、无组织、粗放型的困境,以社会工作推动农牧区创新生产方式,促进地域经济发展,达到群众富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最终使案主实现幸福生活。
社区联合会的建立是在社会工作者的主导下由社区居民自愿加入,主要是以土地等生产资源和资金为入股资本,形成集约化的生产组织。其资金来源于内外集资。
社区联合会的主要功能分为两部分(见图1):一是互助服务,即社区联合会的内部成员形成生产活动互助、生活活动互助、社会情感交往支持的全方位的互助团体。联合会内部的互助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内部的生活生产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社区联合会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交往从而有利于推动整个社区联合会的和谐发展。其承担着安全阀功能,缓解区域冲突,促进区域和谐发展。二是发展性项目,发展性项目充分体现了社区联合会的经济功能,其集中人力、物力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样就形成了社区联合会内部的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同分配的格局,提升了家庭乃至该地区的抗风险能力。发展性项目主要分为手工业和畜牧业,充分发挥了地区优势。
2.2 社区联合会的基本特点
2.2.1 发展社区联合会的地域范围。社区联合会的主要适用范围是农牧区的社区居民。本文说的社区联合会的社区主要是牧区社区。牧区社区是社区的一种形式,其主要是按照地域类型进行划分,成员组成具有特殊性,生活生产方式也具有其特色。首先社区联合会主要是以地缘、血缘、文化、邻里为纽带而联系起来的,其优势就在于他们生活在共同的区域,他们有着强烈的集体意识,即一个群体共享一套观念、信仰和价值。他们彼此之间的认同度较高,有着共同的乡约民俗,在建立联合体乃至形成联合体规范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优势。
2.2.2 社会工作在社区联合会建立和运行中的核心作用。社会工作在社区联合会建立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促进资源整合;在运行过程中起着监督作用,保障其在运行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在成立后起着评估再推进作用,推动社区联合会的规范化运行;在成功后起着经验宣传和推广作用,使更多的类似地区能够取得同样的成功。其介入过程如图2所示。
2.3 社会工作在介入中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3.1 社会工作相关理论。①系统理论。系统一词源于希腊语,其本意为由部分构成整体。其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功能高于个体功能简单相加。在社区联合会中,社会工作者就是将该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地区之间的联动性很好的发挥出来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②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其核心概念是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一种能力,即通过利用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来改变自身的能力。社区联合会就是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民众优势、资源优势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从以上两个理论,可以看出,社区联合会就是社工利用多重系统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范式。
2.3.2 经济发展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基础。①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对农业发展主要采取了三阶段发展战略:本文中介绍的社区联合会就是吸取了前两阶段的经验而提出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其主要是由农户自愿组成的规模较小的互助组织,生产资料是农民个人所有制,其是农业生产合作化的一个过渡形式。第二阶段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其分配主要是入股分红相结合。
②战时共产主义经验。战时共产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其优势在于能够集中人力物力以推动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劣势在于很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严重的降低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长足发展。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性的成功实践不难得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整合。虽存在缺陷,但马克思曾在著作中这样说到:“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胚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这充分论证了人民公社化和战时共产主义存在的合理性,也为牧区的社区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3 社区联合会与其他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3.1 社区和社区联合会
“社区”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它是一个与“社会”相对应的类型学概念,指建立在血缘、地缘、情感和自然意志之上富有人情味和认同感的传统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联合会,是依托社区而建立的经济生活的共同体。因此,社区是社区联合会的建立基础,社区联合会是社区经济生活功能实现的平台。
3.2 商会
商会一般是由企业、自由职业者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公民等自愿组成的组织。商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在于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成员企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社会团体法人。商会具有互益性、民间性、自律性、法人性的法律特征。而社区联合会则是以社区共同生活为纽带,以经济发展为手段,最终以群众的共同富裕和民众的终极幸福为福祉的。
4 “社区联合会”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体现
4.1 社工参与由“被动”变“主动”
在常规的社工服务项目中社会工作者大多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即案主需要主动来寻求帮助。但是在“社区联合会中”社会工作者是处于主导的地位,积极地去与需要的地区联系,并对地区的已有资源和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社会工作者是一个引导与辅助者而不是利益的参与者。
4.2 社工的协调功能
社会工作者在其中扮演着润滑剂和协调者的角色。在社区联合会内部可能存在农牧民与农牧民,农牧民与外来投资者,农牧民与政府的矛盾,社工作为一个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方在处理矛盾时更具可信度。能够让利益相关者们化解矛盾、达成共识。
4.3 综合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建立社区联合会微观的、致力于个体的人的发展的目的与社会工作者工作目的是相符的。中观层面帮助地区创建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推动区域的发展,增强该地区的竞争力。宏观层面是社会发展的整体联动性,以地区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形成地区之间的良性互动。以经济发展为手段,与政府一道共同致力于地方的治理与发展,以减轻政府的治理负担,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5 结语
社区联合会是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特点和对历史经验的探索而提出的,其能够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推动牧区社区的经济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化,联合与合作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工作在社区联合会的建立、运行及后期监督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社区联合会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府的职能,发挥了社会治理的功能,让人民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治理当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参考文献:
[1]付启敏,崔京哲.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J].前沿,2012(13):115-117+149.
[2]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8.
[3]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张秀兰,徐晓新.社区:微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后单位制时代的社会政策视角[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30-38+159.
[6]秦诗立.商会的性质:一个市场缺陷和非市场缺陷视角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1(05):21-25.
[7]利爱娟.社区服务视角下的社区居民需求层次研究——以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为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7-11.
作者简介:陈小雨,女,内蒙古临河人;李振鑫,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李志鹏,男,山西忻州人。通讯作者:利爱娟,女,广东惠州人,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教育和社会心理学。
作者: 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陈小雨 利爱娟 李志鹏 江苏省社会工作协会 李振鑫 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 李振鑫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利爱娟
来源: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3期